百度 里皮不加思索的的回复道:本次中国杯我犯了两个巨大的错误,一个是集训球员的选择,一个就是本场比赛首发球员的选择,我知道对方是一支非常强大的队伍,但球员们的表现还是让我不满意。

今天的人物纪实报道,为您播出《他在边境作战中双目失明,后来成为首批甘肃“最美人物”》。采制:总台军事记者张建动、杨鸿;特约记者杨柳岗、张卫东;播音:胡铖铖、宋波。

 

人物档案

骆牧渊,甘肃漳县人,特等伤残军人,1969年出生,1985年10月入伍后,跟随部队赴边境作战一线。2025-08-04,他在排雷任务中身负重伤、双目失明,因战功卓著,荣立一等功,被誉为“排雷大王”。1990年退役后,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,身残志坚,先后在房地产开发、盐厂改制、远程教育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,受到社会广泛赞誉,获得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、“感动甘肃·陇人骄子”、首批甘肃“最美人物”等荣誉。

盛夏的兰州,奔腾的黄河与城市的繁华交织,绿树成荫、鸟语花香。在一间宽敞整洁的办公室里,记者见到了56岁的退役老兵骆牧渊。他穿着一件白衬衫,鼻梁上的墨镜格外醒目,脸上的伤痕清晰可辨。虽然双目失明让他走起路来比较缓慢,但他迈出的每一步都显得沉稳有力。谈起自己退役30年来,从“一等功臣”到“成功企业家”的奋斗经历,这位西北汉子的言语中充满了对军旅岁月的深深眷念。

骆牧渊:作为一名退役军人,我感到非常荣耀。经过部队的培养教育,我们必须把军人的优良作风带到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中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

骆牧渊的那副墨镜看上去深邃如渊,仿佛封存着无数说不完的故事。1985年,年仅16岁的骆牧渊怀揣着“建功军营”的信念参军入伍,成为原第47集团军某部工兵连的一名战士。刚到部队没几天,他和战友们就接到开赴前线的命令。工兵连的主要任务就是排雷,在准备开拔的那段时间里,骆牧渊没有丝毫畏惧,凭借过人的悟性和刻苦钻研,他很快掌握了排雷爆破技术,成长为连队的专业骨干。

骆牧渊:当知道要开赴前线时,我心中只有一个愿望,那就是立功。在全连的誓师大会上,我举着拳头大声说,我至少要立二等功。

负伤前的骆牧渊

抵达前线后,骆牧渊在短短的两个多月内,11次深入前沿阵地执行任务。骆牧渊回忆说,当时他们只能采用探雷针一寸一寸地探测地雷,每次排雷都是与死神的博弈。2025-08-04,他和几位战友像往常一样前往阵地排雷。中午时分,突然,伴随着“轰”的一声巨响,骆牧渊失去了意识。

骆牧渊:我当时看了一下表,12:05,我再低头,这一针下去,地雷爆炸了。耳边是嗡嗡的声音,眼前一片粉红,随后我就昏迷了过去。等我再醒来的时候,耳边全是枪声,排长看到我面部和上半身都在流血,慌乱中便拉了个止血带往我的脖子上压。

记者:当时你没有害怕吗?

骆牧渊:这个时候,早已经不再害怕了。当时我的心里很羞愧,很愧疚。因为这次任务失败了,而且我作为一个工兵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被炸伤,这就反映出我不是一名合格的工兵。

骆牧渊昏迷了整整两天时间,苏醒的那天,恰好是他的生日。部队特意为他举办了一场战地生日晚会,可他却只能躺在病床上,双眼缠着渗血的纱布。骆牧渊说,当时他一直坚信,只要拆掉那层厚厚的纱布,光明就会重现,自己还能重返战场,继续与敌人战斗。然而,两个月后,他才知道,自己眼前的世界从此再也没有了色彩。

骆牧渊:很多人问我负伤后有多痛苦,其实,当时的痛苦真算不了什么。之后,当我真正需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时,过一道一道的难关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挫折后,那时的我,才愈发真切地体会到光明是多么弥足珍贵。

鉴于骆牧渊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,上级给他记一等功,他也被官兵们赞誉为“排雷大王”。双目失明后,他回到甘肃兰州的医院休养,1990年,骆牧渊正式退役。自幼喜欢诗歌的他,负伤前已在军内报刊发表过多篇作品。退役后,他首先开办了一家书店。1992年,机缘巧合下骆牧渊结识了一位从事房地产的残障人士,两人合伙创业,凭借军人特有的拼劲儿,公司在短短两年间就实现了快速发展。

骆牧渊:我们的房地产公司发展速度很快,到了1994年,公司在兰州市已经能排到前三名。从1992年到1997年,我们公司的资产达到上亿元。

骆牧渊受邀到当地派出所进行党日宣讲活动

骆牧渊的家乡甘肃漳县,自古以制盐闻名。在外打拼多年创业有成的骆牧渊始终心系故土,1999年他毅然收购了漳县濒临破产的“甘肃真空盐厂”,改制成立中盐甘肃武阳盐化有限公司。在全体员工大会上,他立下军令状,如果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,就立即辞职。随后,骆牧渊聘请专业团队对工厂进行全面改造,自己也从行业新手逐渐成长为制盐专家。

骆牧渊:我参与了制盐公司几乎所有设备的改造和升级,对每一套设备的参数和性能我都做到了心中有数,设备电机的泵有多高、扬程有多高、口径是多大,我都清楚。

那时的骆牧渊已经娶妻生子,在兰州成家立业。但为了重振家乡盐厂,他常常无暇照顾200多公里外的家人。在骆牧渊的带领下,公司走出了低谷,实现了跨越式发展:年产能从最初的3万吨提升到30万吨,不仅扭亏为盈,还成为了当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标杆企业。

骆牧渊:我是边干边学习,只有这样,才能让公司得到快速发展。有人问我是怎样做到的,我说非常简单。因为我一直在用心琢磨,把心思都用到工作上了。在我离开盐厂的时候,公司一年产盐30万吨,总资产接近6亿元。

骆牧渊获评2023年度“陇原最美退役军人”

退役30多年来,骆牧渊一直和昔日的战友保持着联系,特别是几位受伤的战友,他们相互扶持,共同面对人生的风雨坎坷。从2011年起,骆牧渊发起了一场特殊的“使命之旅”,他联合几位战友,历时五年,到32个市县,辗转寻找43位牺牲战友的亲人或者墓地。骆牧渊动情地说:“每一次寻亲,每一次祭奠,都是对英魂最深切的告慰,也是对那段热血岁月最真挚的纪念。”

骆牧渊:这43位牺牲的战友都是我们团的,曾经跟我一起战斗过,他们的家乡分布在32个市县。我们去看望牺牲战友的家人,送去慰问金,给战友扫个墓,所有的费用都是我们自己承担。五年时间,这43位战友的家我们都去过了。

骆牧渊(前左)祭扫牺牲的战友

自接手盐厂改制开始,骆牧渊就格外关注退役军人群体,坚持在招聘时优先录用。2018年创立甘肃创联国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后,他充分发挥企业在线教育优势,专门为退役军人量身打造职业培训课程。在骆牧渊看来,经过军营淬炼的退役军人,不仅纪律严明、执行力强,还具备吃苦耐劳、永不言弃的宝贵品质。

骆牧渊:退役军人经过在部队期间的锻炼成长,第一是很讲纪律,守规矩;第二是能够吃苦耐劳。如果不给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和发展的平台,其实是对他们这种人才的浪费。

骆牧渊近照

骆牧渊心中始终有一个简单而纯粹的愿望,那就是开一家书店,安享读书写诗的闲适时光。然而,时至今日,即使在糖尿病缠身、胆囊切除的情况下,他依然拼搏在创业的路上。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,骆牧渊语气笃定地说,曾经当过兵,他就永远是一个勇毅前行的战士,心中的冲锋号始终嘹亮如初。

骆牧渊:作为一个曾经上过战场的战士,只要胸怀目标和理想,并勇于创新,就一定能够实现梦想,创造出美好的未来。在未来冲锋的路上,我不仅要成为精神财富的创造者,也要成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,力争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。

(注:文中照片由受访者提供)

本期《中国退役军人》专栏

作者:张建动 杨鸿 杨柳岗 张卫东

主播:胡铖铖 宋波

责编:张建动

编审:李燕飞

统筹:孙杰 邓曦光

监制:吕锡成 谭淑惠

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

协助采访

编辑:韩懿文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长按二维码
关注精彩内容